宣城市积极推进产业聚集发展 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
近年来,宣城市坚持“工业强市、制造强市”战略不动摇,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,聚力提质优势产业、壮大新兴产业、布局未来产业,实现了“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、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”的良好发展局面。
筑牢“主阵地”,产业体量进一步壮大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年年均增长10.3%(全省平均水平9.9%)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由2012年的3.9%提升到5.3%,从全省第11位跃升至第7位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33户,居全省第4位,较2012年增加1074户。制造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、吸纳就业的主力军、税收来源的主渠道。2021年,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、新能源产业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24.2%,较上年提高2.2个百分点。
畅通“主动脉”,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全市工业共34个行业,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、新能源为主体的“2+8”产业体系。市委市政府聚焦“2+8”产业,顶格推进提升招商效能,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连续6年滚动实施“千企升级”和“双百”工程。累计实施“千企升级”项目1323个,完成投资798亿元;累计实施“双百”项目1364个,完成投资902亿元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8.1%和56.1%,分别居全省第4位、第3位,比2012年分别提高34.8、24.8个百分点。
培育“主力军”,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。组织实施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库,大力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、创新能力强、产品质量优、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企业梯队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家,累计培育省级“专精特新”冠军企业23家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2家,其中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4家。62个企业、园区、产品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,其中绿色工业园区数量居全省第1位。
把牢“主动权”,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。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集聚发展,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。市开发区新能源新材料、光伏产业集群;宣州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;郎溪县特种装备产业集群、纺织产业集群;广德市PCB产业集群;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、耐磨铸造产业集群和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;泾县电机泵阀产业集群;绩溪县机械链条产业集群;旌德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。汽车零部件、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在全省,乃至在长三角区域均占有一席之地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度高,是安徽省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,宁国被誉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。(记者 余健)